张建平,张家口人身边的老中医,您可知道?
在桥西区北新村路,有一家挂着张家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世堂中医”牌匾的中药堂。
推门入内,一位身着白大褂的老中医正全神贯注地为患者把脉诊疗。他的身后,摆放着4组共200多个抽屉的中药柜,里面盛放着蛇蜕、水蛭、五灵脂、何首乌等近800味中药材。墙面上,书法家范曾书写的“悬壶济世”的作品,为中药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老中医就是张建平,今年75岁,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张氏正骨医药技术第四代传承人。

20世纪60年代,张建平生活在尚义县南壕堑公社二号村。那时,他的爷爷和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正骨师傅。在那个医疗设备不先进的年代,他们凭借娴熟的正骨手法和丰富的经验,医好了不少患者。每一次治疗过程,张建平都看在眼里,起初他只是觉得新奇好玩,但有一次彻底改变了他对家传正骨技术的看法。
初中时的一个周日,突然有一家长带着小女孩匆匆上门。小女孩右臂下垂,疼得哇哇大哭。爷爷赶紧伸手摸孩子的肩膀和肘部,发现孩子肩膀上位脱臼,爷爷便在孩子肘部用巧劲往上一托,右手手指顺势一捏,只听“嘎巴”一声,孩子立马停止哭叫,胳膊也自如地前后摇摆。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在极短时间内为女孩解除了痛苦。那一刻,十四五岁的张建平受到触动,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正骨技术的魅力,也由此对这门技艺产生了兴趣。
从那以后,每当长辈们进行骨伤治疗时,张建平都在一旁认真观察、问询,长辈们也告知他一些治疗的基础手法和要点。

后来,父亲正式对他进行正骨医药技术的第四代传承培养。从此,张建平踏上与父亲一同学习和诊治骨伤病的道路。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手摸、意会等骨伤无损伤正确复位等治疗技术。这一学,将近10年。
高中毕业后,张建平通过成人中医大专自学。期间,他始终没有放下对正骨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边读书学习,继续跟随父亲学习正骨技术和药物炮制。
1973年,张建平参加工作。工作之余,他抓紧一切时间,阅读医学典籍,研究病例,不断提升医术。
2016年,张建平开设了传统中医诊所——济世堂中医。
2019年,张氏正骨医药技术入选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2022年,张建平被正式命名为张氏正骨医疗技术第四代传承人。
记者 武殿森
编辑:帆帆
来源:河山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
- 家庭成长公开课 | “哪吒2”的启发:如何做智慧的父母 04-18
- 屏山时评:为AI引擎装上“制度方向盘” 04-18
- 张建平,张家口人身边的老中医,您可知道? 04-16
- 性教育大方讲,文明方能破茧 04-15
- 西藏 “双减” 持续发力 科学教育为学生成长 “加码” 04-15
- 方海伦:才女冰倩 04-15
- 紧盯生态重构 券商数字化竞赛提速 04-15
- 2384家!山东“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跑出加速度 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