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创元素呈现古老文明,铁英学校考古社团授旗成立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2025年4月28日上午,《文明的相望——3D打印一带一路》丛书中国广东创作体验基地成立暨广州市南沙区铁英学校“跃麟”考古社团授旗仪式,在铁英学校报告厅举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崔颂东,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李耀棠,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研究员王思渝,广州市城市更新协会秘书长李华,全国中小学考古社联盟副秘书长,《文明的相望—3D打印一带一路》丛书副主编郑毅骞等嘉宾出席了活动。

据了解,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研究员,王思渝老师将带领南沙区铁英学校学生及学校所在地十里方圆社区的学子们一起开展以“古井、村落与‘一带一路’建筑”为主题的横向课题研究,形式包括课程讲授、线下走访、采风、座谈、调查、摄影记录等,助力学校和社区把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发展中华文明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
铁英学校总校长陈暾表示,接下来,南沙区铁英学校的同学们将在中科院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以综合应用3D打印、人工智能技术立体、生动地呈现中外文明为主线的多种科创活动,用科创元素共绘“美美与共”文明画卷。
活动现场,郑毅骞老师介绍了应用3D打印与人工智能技术呈现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教学实践案例,看着老挝的“塔銮”、塔吉克斯坦的吉萨尔古城、大明宫花瓶、龙游宋代古塔等一个个人类文明的典型代表在3D建模和人工智能程序的“指引”下“打开”,现场的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南沙区铁英学校党支部书记梅杰表示,学校师生将在国内专家的带领下,把3D打印、人工智能等科创技术与人类文明相结合,用科创元素语言“绘制”中国与“一带一路”文明国家相似、相近的人类文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探索人工智能+语文、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的跨学科融合的创新模式,讲述南沙区铁英学校学生们心中“文明的相望”的时代新故事。
相关文章
- 用科创元素呈现古老文明,铁英学校考古社团授旗成立 04-29
- 翟东升:能否终结数百年产业转移史,这是人工智能的一场“大考” 04-28
- “中华战舞”火爆出圈 舞剧《英歌》上海首演! 04-27
- 教育部:加快智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04-27
- 首届交叉学科设计学长江峰会召开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揭牌 04-27
- 青杏儿·中学生版 | 逐浪者的天空 04-26
- 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的“上合力量” 04-26
- 全省首个!工信领域政策AI数字人上线,24小时答疑 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