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酷百科 手机版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退”捕渔民“进”棚忙,鄱阳湖畔抢春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03:00    

仲春时节,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畔的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金黄的油菜花旁,一座座果蔬种植大棚里农人们忙着种收蔬果、清理垄沟。这里是联圩镇渔民转产就业基地,5年前,响应政策号召“洗脚上岸”的渔民们收起渔具、拿起农具,一点点开拓出这片就业基地,开垦出一片“致富田”。

“捕鱼我们是行家,种菜养果我什么都不懂。”基地负责人涂志文一边清点从山东潍坊运来的西瓜苗,一边说起基地刚成立时的情景。2021年2月,涂志文与联圩镇的15位渔民成立农业合作社,以“入股分红+就业收入”的方式,投资600多万元建设蔬菜产业基地。“第一年我们流转的260亩土地全部种植茄子单品。”涂志文坦言,因为对市场和技术都不熟悉,步子不敢迈太大,选择前一年销售较好的单一品种。然而当年茄子滞销,基地亏损严重。

如何托稳渔民转型的“新饭碗”?新建区一方面加强退捕渔民农业技能培训,落实社保补助,持续健全完善渔民权益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为基地新修1.2千米“蔬菜专线”打通“主干道”,增设高压专变线解决生产用电难题。

涂志文也没闲着,他聘请农业技术专家现场指导,自己及部分成员先后到省内外多个特色基地实地考察,学习专业种植技术。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式,逐步推进基地蔬菜产业向标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在种植多个品种的果蔬之外,涂志文还流转600亩农田发展稻虾养殖,实现“水上稻穗垂、水下龙虾肥”的双重效益,小龙虾亩产超200公斤。目前,基地规模已扩展至1800亩,形成“既收蔬果又捕虾”的多业态发展模式。2024年,基地净利润突破100万元,带动退捕渔民蹚出一条转产新路。

退捕后的涂怀连,是渔民转产就业基地的一名职业农人。这几年,涂怀连主要负责果蔬浇水、施肥,打理菜棚子。“从前在浪里谋生,居无定所,现在按月领工资。工作做得好,年终还有红包。”涂怀连说,这份家门口的“新饭碗”,每年收入超5万元,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安稳。

如今,像涂怀连这样在基地工作的职业农人有30多人,季节性农人20多人,高峰时期有上百人。这些“水转陆”的老把式们,将碧水青波间的勤劳吃苦,转化成大棚里的“绿色生产力”。

今年,涂志文正与新建区相关部门共同协商,为基地谋划新的发展蓝图——建设1000平方米的冷库,届时可以延长蔬果保鲜周期,既能在市场行情波动时精准投放果蔬农产品,又能为新一轮的种植作业腾挪土地空间。

从“风浪”里走出的就业创业领头人涂志文,是当地退捕渔民奔向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休养生息,涂志文记忆中的那片湖面也迎来新生。湖畔的广袤田地,正“抢春”耕种着新希望。(记者 孙广见)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