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酷百科 手机版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门诊预交金取消 住院预交金降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0:03:00    

□本报记者 李晓敏 实习生 王世珂

3月31日起,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6月30日起,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同保障类别个人自付平均水平……4月3日,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预交金制度正逐步退隐。

那么,这一制度的退隐会带来哪些就医改变?“信用就医”制度是否会得到推广?记者深入河南省内多家医院,实地探访。

门诊预交金退场

4月3日上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挂号、退号、收费与退费的窗口前,排队的人不多。一番询问后,记者并未发现前来退就诊卡预交金的患者。

“我们医院自2018年起就已支持线上支付功能,所以使用门诊预交金这一功能的很少。”该院门诊办一名工作人员说。

当天下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大厅内,记者遇到了前来退预交金的刘女士。“我是前几天看到他们医院发通知,才想起来孩子这张卡上还有一点钱。”刘女士说。

最近一个多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医院陆续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出通告,提醒患者尽快退门诊预交金。此前,洛阳市、安阳市等省辖市的市级医院已陆续发布公告,实施取消门诊预交金的政策。

“以前,就诊卡内的预交金可以用作后续检查、取药等费用,减少了患者在门诊停留的时间。最近几年,随着微信、支付宝等线上支付方式的推行,很多医院都不再使用门诊预交金。”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此次为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并限时清退患者已缴纳的门诊预交金,“要求各公立医疗机构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门诊预交金的资金清算、退款。”

住院预交金瘦身

门诊预交金取消的同时,住院预交金也迎来了变革。

3月28日,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2025年6月30日起,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同保障类别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举个例子,假如儿童肺炎住院5天,平均花费为4000元,居民医保约报销2000元,自付约2000元,那么,预交金就确定为2000元。

此外,我省还要求,医疗机构还要对常见病种预交金收取额度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在业内人士看来,预交金调整看似“小事”,背后有着多个部门、多个机构的“流程再造”。比如,门诊预交金的取消,是因为“诊间支付”模式的推行。

“诊间支付”指的是医生开完医嘱后,患者扫描处方单上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医保、自费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收费,一方面节省了患者来回排队的麻烦,提高了就诊效率,另一方面不用预交押金,花多少用多少交多少,减轻患者负担。

2023年,省卫生健康委推出“便民就医少跑腿”七项措施,包括推行诊间支付服务、推行病区结算服务等。

截至目前,全省585家医院可提供诊间支付服务,377家医院能开展病区结算服务。

“信用就医”逐步探路

门诊预交金已经取消,下一步,住院预交金是否也能取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我省多个城市,早在十几年前,有不少医院对困难群众推行了“先住院后付费”免押金模式。

比如,洛阳市中心医院从2012年年底开始推行该模式,仅仅2024年一年,就有4000多名洛阳市困难群众、近300名异地就医困难群众享用了该模式。

像洛阳市中心医院一样,目前,全省有1233家医疗机构针对困难群众推行了“先住院后付费”模式。此外,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比如乡镇卫生院还将这种模式惠及到全部患者。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省将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结合个人征信体系等信用工具,逐步探索面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就诊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便民方式和信用就医结算方式。

记者手记

从“现金支付”到“手机支付”,从“先付费再看病”到“先看病再付费”,医疗支付的每一次变化,都见证着百姓就医体验的提升。预交金制度的退隐,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回归。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期待看病流程的进一步优化,让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提升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