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酷百科 手机版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肝病都是“拖”出来的,医生提醒:若有4种表现,尽早检查肝功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0:16:00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健康问题往往在不经意间悄然滋生。就拿 30 岁出头的小张来说,近一个月他被一个烦恼死死纠缠 —— 口臭异常严重。小张本以为是牙具该换了,赶忙购置新牙具,可口臭依旧如影随形,丝毫没有减轻的迹象。这可把小张愁坏了,他又跑去口腔门诊,想着让专业医生给瞧瞧。经过一番细致检查,口腔门诊的医生表示,小张的口腔并无大碍。这下小张更纳闷了,可口臭问题不解决,实在影响生活,他只能天天戴着口罩,在单位也总是刻意和同事保持距离,生怕别人闻到那股异味,内心满是尴尬与无奈 。


谁能料到,祸不单行。最近几天,小张的上腹部突然开始疼痛,一阵一阵的抽痛,让他坐立难安。实在忍受不了的小张,赶忙前往医院检查。到了医院,医生先是安排小张做了超声检查,紧接着又进行了验血。检查结果一出来,情况不容乐观:小张的肝部体积缩小,回声增强,边缘也不光滑,种种迹象表明,肝部存在病变。为了进一步明确病情,医生又给小张做了穿刺病理活检,最终确诊为肝硬化,而且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

小张得知诊断结果后,整个人都懵了,震惊之余,满心疑惑。他怎么也想不通,为啥自己都病得这么严重了,之前却一点感觉都没有呢?这背后的缘由,就得从肝脏的特殊性说起 。肝脏和其他器官不太一样,它对疼痛的忍受力超强,这就使得肝病在初期很难被察觉,很多时候,等到发现,病情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 。


为啥说肝病是拖出来的呢?

在医学领域,有句俗语叫 “肝是哑巴” 。这背后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肝脏表面负责感受痛觉的神经很不敏感,即便肝脏内部已经出现病变,身体可能也不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小毛病很容易就被忽视,久而久之,小病拖成大病 。而且,当肝脏被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经历很长的潜伏期,在这段时间里,身体没有什么特异性症状,让人难以察觉异样,就这样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等身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病情严重阶段,治疗起来不仅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还得投入更多时间 。

另一方面,肝脏自身具备强大的代偿能力,拥有自我修复的神奇本领 。哪怕部分肝细胞坏死,健康的肝细胞也会马不停蹄地再生,努力弥补缺失部分 。从肝脏自身角度看,这确实是一种自救行为 。但从人体整体表现来说,却不完全是好事 。因为肝脏的再生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会掩盖病情的真实进展 。肝病就像一个悄无声息的 “隐形杀手”,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健康的肝脏组织,等到被发现时,病情常常已经到了晚期 。


再加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得像飞驰的列车,很多人的作息极其不规律,熬夜成了家常便饭,饮食也毫无节制,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层出不穷 。这些不良习惯就像一把把 “小刀”,日积月累,不断损伤着肝脏 。可很多人总觉得,只要身体没有异常症状,肝脏就是健康的,压根不会过多关注肝脏健康,更不会定期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这样一来,即便肝脏已经 “生病”,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察觉,病情自然就被一拖再拖 。综合这些原因,也就有了 “肝病是拖出来的” 这一说法 。

出现肝病后,要留意身体这 4 种不起眼变化!

虽说肝病的病变过程不易察觉,但并不意味着身体毫无变化 。当身体出现以下 4 种异常表现时,很可能是肝脏在向我们发出无声的 “呼救信号”,我们得及时 “自救” 。


口臭口苦

口腔出现病变,原因多种多样,除了牙齿问题、鼻炎、扁桃体炎等常见疾病外,还有可能是肝脏出了问题的警示 。以典型的乙肝患者为例,随着乙肝病毒对肝脏的侵蚀日益严重,口腔异味发臭的情况也会从轻到重逐渐显现 。这是因为肝功能一旦出现异常,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就会跟着下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大打折扣,肠道内菌群也会失调 。在这种情况下,食物在胃肠道内无法正常消化,只能异常发酵,从而产生难闻气味,导致口臭 。与此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下降、时而腹泻时而便秘等症状,口腔内的牙齿也会慢慢变黄,口臭变得愈发难闻 。

而当肝病进一步恶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时,肝脏的解毒能力会越来越弱 。体内代谢产生的氨气无法被有效分解排出,只能大量堆积,最后只能随着呼吸排出体外 。此时,患者的呼吸和口气中就会带有一股硫磺、腐烂般的刺鼻味道 。

另外,如果早上起床后,总感觉口中发苦,这也可能是肝脏在 “报警” 。当肝部存在炎症,肝细胞受损时,原本正常排泄的胆汁就会出现逆流现象 。胆汁逆流进入口腔,患者就会明显感觉到口中发苦 。经常熬夜、酗酒的人,这种口干口苦的情况还会加重 。所以,一旦长时间出现口腔异常症状,在排除口腔、呼吸道炎症等常见问题后,一定要警惕,很可能是肝脏出现了异常状况 。


皮肤变化

肝脏要是出现病变,从身体外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眼部和皮肤变黄,医学上称为病理性黄疸 。这是由于肝脏内胆道堵塞,或者肝功能出现严重障碍,胆红素的代谢就会出现异常 。本该正常排出体外的色素,无法顺利排出,只能在人体表面不断沉积 。一开始,这种变化最常出现在眼部虹膜,使其变黄;紧接着,全身皮肤也会逐渐被黄染,颜色从最初的柠檬色,随着病情加重而不断加深 。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尿液、眼泪、痰液、汗液等液体,都会被染成黄色 。

对于成人病理性黄疸,若能及时发现并治疗,一般可以恢复健康 。但关键在于要及时,必须尽快根除病因 。否则,病情一旦加重,黄疸就可能进入脑部,发展为胆红素脑病,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 。

此外,皮肤总是莫名瘙痒难耐,也可能是肝胆方面出了问题 。当出现胆汁酸瘀堵,或者患有慢性肝炎、胆结石、肝管炎等疾病时,人体内的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脂质盐含量增加,色素无法完全分解代谢 。这些异常物质最终会刺激神经系统,让患者产生强烈的瘙痒感 。


由肝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由于病因复杂,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慢慢恢复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皮肤瘙痒得让人难以忍受,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以清淡为主,坚决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尽量不要频繁用指甲抓挠患处,以免抓破皮肤引发感染 。必要时,可以用温水清洗皮肤,再涂抹一些润肤露、皮肤搽剂,或者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等,来缓解瘙痒症状 。

疲劳乏力,恢复能力差

肝脏堪称人体合成和储备糖原的 “大仓库” 。一旦肝脏因病受损,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就会大幅降低 。这不仅会引发胃肠道不适,长期拖着不治疗,还会导致人体内储存的糖原不足,进而造成营养不良,身体就会总感觉疲劳无力 。

与此同时,肝脏受损还会使胆碱脂酶浓度下降 。胆碱脂酶在肌肉与神经之间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它的浓度下降,会导致肌肉与神经之间的相互作用出现异常,这也是患者经常感到疲劳的重要原因 。


这种疲劳感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很多人会单纯地认为自己只是过于劳累,压根不会想到是肝病在作祟 。而且,这种疲劳感可不是休息一下就能缓解的 。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患者浑身乏力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在临床上,常见的肝癌、肝衰竭等严重肝病患者,往往气息微弱,声音小得像蚊子叫,连睁开眼睛都显得十分吃力,就是这个原因 。

当肝脏出现损伤,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也会跟着下降,凝血功能变弱,纤维蛋白合成量减少 。这就导致人体一旦出现外伤,伤口的自我修复速度会明显减慢,骨折的发生概率也会增加 。所以,患有肝病的人,除了要积极接受系统的肝病治疗,还要多休息,坚决杜绝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给肝脏创造良好的恢复环境 。


小便异常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群的小便呈淡黄色 。但当尿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时,很可能预示着肝脏出现了问题 。当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就会上升,反映到尿液上,就是尿液颜色逐渐加深,从淡黄色变为深黄色,甚至呈现黄褐色 。当血液中总胆红素超过 400μmol/L 时,这是一个危险信号,表明肝病患者已经进入危险阶段,此时尿液颜色会变得像酱油一样深 。

如果小便中出现血丝,或者呈现不正常的红色,这也与肝脏受损脱不了干系 。肝功能异常时,凝血机制会发生紊乱,就有可能导致小便带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引发血尿的原因有很多,肾脏、尿路系统出现问题,也可能导致血尿 。所以,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千万不能大意,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 。

此外,小便存在异味,也可能提示肝脏存在异常状况 。当肝功能代谢变差,氯化物、含氮的尿素等物质无法正常分解排出,就会残留在小便中,导致尿液散发出浓烈的腥臭味 。


除了以上四点,肝脏病变还会引发其他一些身体变化 。比如,病人的指甲会变得更脆,轻轻一折就容易折断,指甲表面还会出现明显的竖纹;由于凝血功能障碍,身体止血速度变慢,炎症反应更容易发生,身体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脏病变还会影响对激素的控制水平,导致末端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表面出现小红点,也就是蜘蛛痣;当肝病发展到晚期,肝动脉血流量增加,最终会使手掌掌心出现红斑,也就是肝掌 。

这些身体变化,很多都不具有典型性,也不是那种让人一下子就警觉起来的急症 。所以,有些人即便察觉到身体有些异样,也容易不当回事,一拖再拖,最终酿成悲剧 。想要呵护肝脏健康,就得从关注身体上这些细微变化做起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那些伤肝行为,同样至关重要 。

要避免这些伤肝行为,才能有效保护肝脏!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 “清洁工”,每时每刻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努力分解人体代谢产生以及摄入的各种有害物质 。所以,要想保护好肝脏,就得给它足够的休息时间,千万别给它增添额外负担 。以下这些伤肝行为,大家一定要少做 。


酒精伤肝,戒酒刻不容缓

酒精对肝脏的伤害堪称 “致命一击” 。想要精心呵护肝脏,戒酒是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当人体摄入酒精后,体内约 90% 的酒精都需要通过肝脏代谢 。在代谢过程中,酒精会被转化为乙醛 。可别小看乙醇和乙醛,它们都具有很强的肝毒性 。一旦摄入的酒精量超出肝脏的最大工作负荷,肝细胞就会陷入缺血、缺氧的困境,最终走向坏死 。不仅如此,肝脏对脂肪的代谢能力也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就容易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 。要是还不加以控制,后续还可能一步步恶化为肝硬化,带来无穷后患 。

有数据显示,连续十年,每天饮用烈性白酒 80 - 120 克,超过九成以上的人会患上脂肪肝 。所以,为了肝脏健康,大家尽量少饮酒,最好能做到滴酒不沾 。

谨慎用药,远离药肝风险

2023 年公布的《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提到一个令人担忧的数据: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的年发生率为 23.8/10 万,这一数据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某些药物本身对肝脏伤害较大;另一方面,部分人群盲目跟风,听信商家忽悠,过量摄入传统中药和保健品 。


药物性肝损伤可不是都能自愈的 。有些人群体质特殊,服用药物时间过长,对肝脏造成的损伤过于严重,病情一旦超出预期,就可能发展为脂肪肝,甚至出现肝脏坏死,到那时,可能就不得不进行肝移植等复杂治疗 。所以,大家用药一定要谨慎,患病后千万别自己胡乱用药,更不能随意更改药物剂量 。在吃药前,一定要仔细研究药品说明书,或者向专业医生、药师咨询,确保用药安全 。

饮食安全,守护肝脏防线

日常饮食要是不注意,同样会对肝脏造成严重伤害 。比如发霉的坚果、玉米等粮食,自榨油(如果原材料不新鲜或加工过程不规范),还有腐烂的水果等,这些食物可千万不能因为节俭就吃进嘴里 。它们都是黄曲霉素超标的 “重灾区”,而黄曲霉素具有极强的肝毒性,一旦摄入,会大大增加肝脏癌变的几率 。另外,鱼类、肉类等食物,一定要充分做熟后再食用 。这些新鲜食材,可能携带寄生虫和虫卵,只有经过高温彻底杀灭,才能保证饮食安全,不给肝脏添麻烦 。


控制体重,减轻肝脏负担

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能极大地减轻肝脏负担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肥胖者都患有脂肪肝 。体重过高,身体摄入的能量无法完全代谢,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身体各个部位,肝脏也难以幸免 。脂肪肝一旦形成,会逐渐让肝脏丧失正常功能,严重的甚至会发展为肝硬化 。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留意三餐饮食的热量,别摄入过多高能量食物 。对于超重者来说,适当增加运动量,把多余的能量代谢掉,努力减轻体重,才能给肝脏 “松松绑”,让它能更好地工作 。

肝脏的特殊性,使得肝病在早期极易被忽视,小张的经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加上心 。一旦口腔、皮肤、小便等方面出现异常,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排除病因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把肝脏拖垮,守护好我们的身体健康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