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酷百科 手机版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烟台疾控发布重点疾病健康提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5:35:00    

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苹)四月,正是外出踏青、探寻春色的好时候,然而料峭的春寒,连绵的细雨,也是各种病原体繁衍生长的温床。烟台疾控发布4月份重点疾病健康提示,提醒广大市民朋友:需注意预防以下各类疾病的传播,一起度过这个春和景明、繁花盛开的好时节。

戴口罩、勤洗手,防范新冠病毒、诺如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防护措施为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多通风、勤锻炼、打疫苗。

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由传染性很强的诺如病毒引起。诺如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饮用受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等。发病以轻症为主,常见症状为腹泻、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多见,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防护措施注意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消毒。

错峰出行,外出防范花粉与杨柳絮过敏

春暖花开,花香四溢,杨柳依依,正是外出踏青赏花的好时节。然而这也是花粉与杨柳絮过敏的高发期,外出做好健康防护,避免花粉与杨柳絮过敏。防护措施上,注意错峰出行,在干燥且风大的天气,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花粉和杨柳絮的“狂欢时刻”,更要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接触过敏原。另外,全副武装。出门时,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配上全框防风眼镜,穿上光滑的长袖衣物,全方位防护,让花粉和杨柳絮无从下手。还要及时清洁。回到家,先给裸露的皮肤和鼻腔来个“深度清洁”,换掉的衣服赶紧清洗,别让花粉和杨柳絮在家里“二次作案”。此外,保持室内清洁,用湿抹布擦家具,湿拖把拖地,选择清晨、傍晚或雨后通风。

值得注意的是,要区别花粉过敏和感冒。感冒通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而花粉过敏主要是局部症状,如鼻痒和连续性喷嚏。如果此前没有过敏史,却出现鼻痒、打喷嚏等症状,请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

3月至10月进入蜱虫的活跃期,踏青防蜱虫叮咬

蜱虫,俗称狗豆子、草爬子,它们的活动范围不大,常常栖息在树林、灌木丛等草木茂盛的地方,一旦有牛羊犬等动物或人经过,就会攀附到身上进行叮咬。每年3-10月是蜱虫的活跃期,尤其惊蛰后气温达10℃以上时,蜱虫开始频繁出没。蜱虫发育离不开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堪称微型“吸血鬼”,吸血后身体会膨胀几十倍。蜱虫叮咬不仅会造成皮肤红肿、瘙痒,还可能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多种疾病,严重时可致死亡。

防护措施上,建议采取“避、防、处”三级防护策略。规避风险:避免在蜱虫活跃区比如草丛、灌木丛久坐久卧,出门踏青尽量不要在草地上坐卧;走主路,减少与植被的接触;避开鼠类、刺猬等蜱虫宿主动物活动区域。 个人防护:进入草地时穿浅色长袖衣裤,裤脚扎入袜子;使用含避蚊胺(DEET)等成分的驱避剂喷洒裤脚、袖口;山林户外活动后及时洗澡,重点检查耳后、腋窝等皮肤褶皱处。此外,注意正确除蜱。被蜱虫叮咬后,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其放松,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垂直向上缓慢施力拔出,不要扭转或挤压虫体。用碘伏消毒被叮咬的伤口。14天内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吃野菜前做好处理,谨防有毒植物中毒

有毒植物中毒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多见,严重的可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四月,气温逐渐升高,各类野生植物破土而出,因误采误食有毒野菜引起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广大市民朋友需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谨防有毒植物中毒。不认识的野菜不要采。被污染的野菜不要采。野菜最好趁新鲜吃,不要长时间存放。大多数野菜不宜生食,食用前建议用清水充分清洗,蒸煮或用开水焯烫后再食用。

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等人群,尽量不吃或少吃野菜。目前荠菜、苜蓿等野菜已实现规模种植,若想尝鲜,应尽量前往正规市场或超市选购,并保留购物凭证。

责任编辑:赵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