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大正殿披上“2D皮肤”网友感叹幽默感源自东北骨子里

大政殿的围挡被网友称为“2D皮肤”(图为网友拍摄 央广网发)
央广网北京4月7日消息(记者白德彰)清明小长假期间,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大政殿因修缮工程被巨幅喷绘包裹,意外以“2D皮肤”造型引发网络热议。这座拥有400年历史的古建筑,在修缮期间采用了创意围挡设计,既保留了古建筑原貌的视觉传达,又满足了游客观赏的需求。网友在相关视频评论区感叹于“东北幽默感”的创意表达的同时,也通过弹幕式留言展现了对文物保护的理解:“古建筑保养太尴尬了,天冷没法干活,天暖和了观众量又上来了。”

大政殿原貌(图源沈阳故宫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央广网发)
公开信息显示,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是中国现存保存完好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根据沈阳故宫博物院今年2月发布的公告,此次修缮涉及大政殿、正红旗亭等建筑,工期从2月25日至5月30日。施工期间,大政殿通过搭建安全通道恢复室内开放,其余建筑则处于封闭状态。有游客在清明假期期间拍摄的现场图片显示,大政殿外围设立了巨幅喷绘,图案完整复原了重檐、琉璃瓦、彩画纹样等细节。4月7日上午,央广网记者致电沈阳故宫博物院公开热线,客服人员表示,目前大政殿仍处在修缮期间,待工程结束将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
对于给大政殿增加“2D皮肤”的做法,网友呈现出多元化的观点。除“东北的幽默真是骨子了”“要是这样,沈阳人可去了啊,3D年年有,2D头回见”等趣味性评论外,也不乏理性声音,如指出严寒气候导致建筑的冻胀、琉璃瓦碎裂等病害,并希望前来游玩的游客给予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网友发现沈阳故宫的大政殿“2D皮肤”与南京中山陵形成跨时空呼应。记者梳理看到,南京中山陵景区在2024年11月对祭堂进行修缮时,曾采用600平方米的巨幅喷绘围挡。当地官方解释称,这种建筑立面图喷绘技术既避免游客直面施工场景,又通过艺术化呈现满足观瞻需求,让游客“少了一些没有看到建筑正面的遗憾”。

由上至下分别为南京中山陵、美国最高法院、巴黎歌剧院、伦敦国宴厅(图源南京发布微信公众号 央广网发)
记者注意到,这种文物保护与公众体验融合的探索并非孤立存在。国际视野中,美国最高法院在修缮期间将围挡喷绘成建筑本体模样,巴黎歌剧院曾定制带有珠宝首饰元素的围挡,而伦敦国宴厅更开创性地在围挡中融入油画元素。创意围挡的合理使用,可以在文物保护、游客体验与城市形象塑造之间建立起新的平衡支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 接待游客超538万人次!清明假期黑龙江旅游市场活力涌动 04-07
- 清明小长假,西湖景区日均清运生活垃圾137吨 04-07
- 给“甲亢哥”当翻译的网红被打码,本人道歉!但网友却说…… 04-07
- 沈阳故宫大正殿披上“2D皮肤”网友感叹幽默感源自东北骨子里 04-07
- 香港清明假期出行热 出入境人次破339万 04-07
- 卖“伴手礼”的陕拾叁,用在地文化撬动新消费? 04-07
- 踏青寻芳 04-07
- 清明假期郑州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 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