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酷百科 手机版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岛科技大学:守正创新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5:19:00    

青岛科技大学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进行建设。学校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山东省重点马院、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和山东省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以“打造思政金课”为主体,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和“大思政课”为两翼,守正创新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成效显著。

守正创新打造思政课“金课”

学校坚持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守正创新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构建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学体系,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及时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将思政课堂建成学习研究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

学校坚持守正创新,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以团队联动,加强高水平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以学科带动,引领研究生思政课上层次;以教学驱动,推进思政课建设上台阶;系统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打造思政课“金课”。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山东省在线精品课程2门,获山东省学校思政课“金课”4门、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5门;在国家、省市思政课教学展示或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协同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学校作为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双协同、双提升”项目牵头单位,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学科·课程·队伍·教研·资源’五位一体化,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创新”教学实践成果,获批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学校重点围绕“学科建设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教学教研一体化、资源平台一体化”五位一体化,形成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举办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端论坛、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创新学术研讨会;与日照市东港区教体局、青岛市崂山区协同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为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齐鲁样板”作出突出贡献。

善用社会大课堂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学校善用“大思政课”,调动各种资源用于思政课建设,将生动鲜活的实践引入课堂教学,将课堂设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构建“思政课建设、日常思政工作、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的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大格局。

构建“大体系”,推进“三全育人”,形成“大思政课”建设合力。学校通过深入实施“铸魂育人工程”,全力推进“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改革,创建“橡胶底色、融合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一体化”思政育人模式,营造“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良好生态。

打造“大课堂”,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学校坚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课程思政质量”“加强日常思政教育”3个方面创新举措,开展“典礼思政课”“青春思政课”“萌新磨课比赛”“大学生讲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精品课堂,使思政课更有温度、力度和效度。

建强“大师资”,着力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力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创新打造“思政课教书育人工作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完善培训体系,高质量开展“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培训、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常态化开展“新时代伟大变革”主题实践研修和建立跟岗锻炼机制;建立教学优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先后涌现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搭建“大平台”,开门办思政课,拓展学生思政教育广阔空间。学校加强校地合作,与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青岛市党史纪念馆共建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每年遴选百支重点团队、派出百名实践导师、打造百个优秀实践案例、学生在校期间100%参加实践,每年参与学生1.8万余人,构建“日常实习见习、暑期社会实践、寒假返乡调研”的实践育人体系。

(作者:曹胜 郭江龙 王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