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法和私法
公法和私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两个基本分类,它们在调整对象、主体地位、法律原则、法律目的和法律救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公法
调整对象:主要涉及国家与公民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社会关系。
主体地位:一方主体通常为国家或公团体,另一方可能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私团体。
法律原则:强调国家干预和公共利益,遵循权力法定、程序正当、公共利益优先等原则。
法律目的: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救济:通常依靠国家公权力的介入来调整公法关系。
私法
调整对象: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如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关系。
主体地位:各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不存在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法律原则:强调意思自治,确立财产所有权,保障个人利益追求。
法律目的:保护私人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
法律救济:以协商方式实现个人利益。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最早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他认为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这一分类对后世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公法和私法,还存在一些介于两者之间的法律领域,如社会法、经济法、环境法等,它们可能兼具公法和私法的性质
相关文章
- 金台观晋 | 讨论山西“订婚强奸案”,这些法律问题你需要知道 04-16
- 关心:“订婚强奸案”是一堂生动的法律课 04-16
- 吉林省汪清县司法局百草沟司法所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 04-10
- 中小学生常见问题法律指南,家长请惠存 03-31
- 斯旺西大学法学怎么样 01-21
- 我国现行有多少部法律 01-18
- 分床睡多久算离婚 01-18
- 法律书籍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