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槐树简介(洪洞大槐树,一株古槐,一个民族迁徙的故事)
洪洞大槐树,一株古槐,一个村庄。洪洞是个古老的地名,《诗经》里说:“彼彼槐乡矣”,即大槐树在古槐地里生长发育,那棵古槐树就是古槐的原生地。
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村。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有“天下第一槐”之称的大槐树,相传始建于尧舜禹时期,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在北寨乡大槐树村,有一座高大的槐房。据村里老人说,大槐大树被村民称为“打手槐”。相传远古时期这里就有人居住过,据说明朝永乐年间曾有移民在此建起了广济寺,后来出现不少人相继迁到其他地方。
大槐树与传说
说起中国古文化的起源,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祖先更早认识到文化之源头活水的重要性。祖先依据这些古老的传说,发明了各种文字,使中华民族文化逐步形成于世,原始部落、图腾崇拜以及其他神秘的文化现象……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为中华民族所尊崇和重视。说起大槐树村的历史传说,就不得不提“打手槐”这个美丽传说呢!相传尧舜禹时期时有个叫“打手”的部落首领因触犯了天条,被天帝罚下天牢,其手下人就将他抓到了大槐树下,当打手槐下到井里寻找吃食时,发现井里有一只死老鼠,打手槐下有一只死老鼠。从此打手槐就变成了一只死老鼠,它吃食全无了。
“打手槐”之名与黄帝
传说黄帝,曾与炎帝大战于平阳(今山西省洪洞县),两次大战,皆大败于蚩尤之手。黄帝率领众部落,在平阳大战中战败不降,成为华夏族之始祖。在《路史·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黄帝时,有个叫打手的部落首领,他因触犯天条而被天帝罚下天牢,其手下人将他抓到了大槐树下。从此打手槐下到井里寻找吃食时,发现井里有一只死老鼠,于是打手槐下到井里寻找吃食时,发现井里有一只死老鼠,从此打手槐就变成了一只死老鼠。这种让人把死老鼠称为“死老鼠”之名又是怎么来的呢?《旧唐书·经籍志》记载:“古槐……在陕西渭南北数十里……高数丈有槐而老”?《路史·序》说:“炎帝与黄帝时有一个叫打手的部落……他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族之先祖。打手居住在山西临汾一个叫汾阳(今临汾市)北100里之村庄里”?由此可知“打手槐”之名是黄帝所赐。
打手槐的来历
打手槐的的其他来历,一直没有人知道,据说在几千年前也有另一种说法。有一天,一个叫打手的部落首领来庙里求神,求打手帮助部落打败敌人。打手不信神,于是就拿起斧头和锤子就往庙里跑,结果在庙门口被抓住。打手被抓后变成活老鼠和老虎往大槐树下跑,这时把打手槐砍了下来变成了打手槐的后代。从此大槐树村就有了“打手槐”这个地名。
打手槐与其它槐树的区别与联系
打手槐生长的地方,与当地的其他槐树并不相同,它所处的地区是太行山东麓,黄河中下游地带。据《洪洞县志》记载,明代成化年间以来的洪洞人曾三次迁徙到山西省临汾市大槐树下。据族谱记载,明代成化年间迁往山西洪洞县东郭村的“三槐祖”后裔为李子卿、李树森三个兄弟:李子卿字仲卿,号望,洪洞人称他为李老九,祖籍临汾市大槐树村;李树山字仲卿,洪洞人称他为李老九,祖籍洪洞西马村。
移民迁徙渊源流长
武王伐纣,纣王将帝姬与其妃子逃到唐国,人民又逃往山西避难。周武王于唐灭商后,因其民为周族”,遂于唐大槐树下设下中丘大槐树,命令大臣移民各地寻找祖先。移民从陕西经河南、山东、河北至山西,沿黄河及京杭大运河南下山东等地,并从山西古槐树下“迁客数千人。随后河南、河北、陕西乃至全国广大地区的族人纷纷迁入古迁民之乡”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千百年来,洪洞大槐树下代代相传的寻根问祖大孝故事,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中华文明是一个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传统。有了华夏民族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优良传统美德存在着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古槐与移民
中国北方有个古老的地名,叫“北府”,即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四省之地。由于黄河改道、两河流域生态恶化等因素导致了“九河入海”的中原移民运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徙事件就是移民运动的一部分。在大槐树下居住了两千多年的人们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迁徙。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朝初年,洪武元年至十五年(1369年-1404年)共22年时间里,洪洞大槐树村民先后有50多次移民活动(加上官府迁民)。从洪武年间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时间里共有135万人(洪洞)进入北方大槐树下生活。从时间上看,洪洞就是今天临汾乃至山西、河北地区人口外迁的重要地带。
迁民与槐乡、庙宇与祖坟
据《洪洞县志》记载,明太祖朱元璋迁居太原后,将大槐树迁移到山西的移民称为“迁民”。据清乾隆《洪洞县志》记载:明洪武五年(1368年)八月十五日,明太祖朱元璋命六路大军开往山西,分路向全国各地移民。其中,太原府大槐树、阳曲堂二府八县百姓移民总数为一万八千余户。在移民过程中,除了当地汉族、黎族等民族外,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或因战乱迁居到山西内地的汉人。“明初移民没有明末那么频繁,因此民间所流传的‘明朝五次大规模迁移’说的都是大移民”(《明史·方舆志》)
人与土地的关系
中国人历来讲究天人合一,人和土地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洪洞大槐树村人和古槐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阶级。在他们看来,人与土地的关系与其它一切事物都是相通的。因为人与土地是一种天然的共生关系,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人之为物也,犹鱼之于水也”(《中国人为什么会死亡?》)。当然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们总是不自觉地将自身与土地联系起来。大槐树村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土地之上,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生存条件上的缺陷显露出来和土地进行着激烈竞争,有的农民家世代生活在古槐地里,却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有的农民常年在古槐田里耕作却不懂得保护庄稼;还有的农民对古槐有特殊情感……他们既要生存,更要繁衍子孙。每一次迁徙和移居对洪洞县周边几个村落的人口和生产力都造成了极大影响。
清嘉庆以后的演变与复兴
清嘉庆十三年(1808),洪洞移民委员会会长高兰亭、监生张炳山主持下,迁往山西洪洞、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至此大槐树又有了新传承。从高兰亭等到高兰亭后裔,到张炳山后裔,洪洞大槐树移民有近200年间,人口不断增多、不断迁移,大槐树之根“越扎越深”,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洪洞大槐树移民村寻求庇护和发展经济,但由于时局不稳、自然灾害频发、战争频仍,加之生活条件恶劣等原因,大槐树移民村人口锐减,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几乎无人居住、基本消失。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各级政府各部门大力支持,大槐树移民村历经几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洪洞人民多年的问题。
大槐树风景区成为旅游胜地
自唐开元年间(718年),明王朝正式将大槐树移民全国。千百年来,洪洞人民不远千里,远赴中原地区,垦荒种地、祭祀先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槐树下见证了无数王朝兴衰更迭,见证了无数移民生活百态,记录了无数移民苦难与辉煌,成为中华移民文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见证。经过历代移民对大槐树移民活动区域的不断扩大、迁移、定居,至明代中后期,山西全省除洪洞县城外,已基本形成了以大槐树为中心区域的移民文化景观带,成为海内外移民寻根问祖之地、寻根问祖寻根圣地;而大槐树成为明王朝移民历史最集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之标志性建筑群。这充分体现了明初以来华夏文化对移民精神和生活观念影响之深、对中华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及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进程之推动作用之大。
寻根问祖活动的特色
在洪洞大槐树的寻根祭祖活动中,把大槐树移民搬迁与黄河故道移民结合起来,把移民精神与山西地方文化融合起来,把移民所带回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的生活等各方面联系起来,使寻根活动更具有历史气息和时代特征。这是活动区别于其他庙会活动重要的一点。在此基础上,还创造了一些新点子和新做法,使活动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同时,在活动策划过程中,还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力求与洪洞文化相融合,让寻根问祖的主题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才是真正亮点。
另外,还融入了一些山西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如晋剧、花鼓戏、秧歌、大杂戏、腰鼓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以及梆子、祁剧、晋剧等戏曲艺术形式,通过活动设计、视觉呈现、歌曲演唱等艺术形式融合呈现,使寻根问祖活动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