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来如此·对话④丨要开共享“药方” 治企业“偏科”
川观新闻记者 兰珍/文 吴枫/图
当前,杭州“6小龙”备受瞩目,对比其背后的孵化模式,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企业孵化培育方面,有哪些思考?记者专访了生物城运营者成都国生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博。

生物城“管家”彭博。
记者:你认为杭州“6小龙”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彭博:杭州“6小龙”的出圈,我认为是“有为的政府+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杭州的成功离不开“厚植创新创业生态,真金白银耐心陪跑,以结果为导向的人才立城战略,高效的‘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四个关键举措。
对标杭州,我们也要通过制定普适性的政策,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形成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记者:在孵化企业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从中总结了哪些经验?
彭博:培育企业,并不是所有项目都会成功,有20%的项目会不了了之,或是失败。根据以往的案例,究其缘由,一是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对资金利用率不高,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以及后续发展。二是企业内控管理薄弱。部分高校院所出身的创始人,很难从研究者角色迅速转为企业管理人。事务推进时,主体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善,导致项目难以如期实现目标。三是创始团队对市场研判不准确,会出现研发投入“打水漂”,或是产能过剩与库存积压,更有可能直接错失技术改进窗口期,造成损失。
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我们建立了共享中心,包括财务、行政、人才共享机制。专业人员做专业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让企业创新路少一些阻隔。
记者:生物城后续企业孵化培育方面有哪些新的规划?
彭博:接下来,我们将以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保驾护航。一方面,试点打造细分赛道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产业载体、孵化载体、入驻优惠、服务优惠以及创业投资优惠,在招引落地、专精特新发展、重大成果转化等方面,用真金白银给企业扶持;同时,积极开展投融资路演,加强金融服务对接,帮助企业取得融资授信,切实解决企业资金难题。另一方面,围绕现代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等细分领域和赛道,后续将打造各具特色的专业园区,形成高效链接、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生态格局。
相关文章
- 普惠小微贷款延续高增长 各地专班精准破解企业融资个性化难题 04-03
- 提供近400个岗位,2025“蓉漂人才荟”浙江大学专场活动在蓉举行 04-02
- 淮滨:300余家企业参与应急抢险救援演练 04-02
- 潮评丨“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让政府更有为,让市场更有效 04-02
- 澳优旗下锦旗生物金标菌K56获ISEE年度创新技术奖 04-02
- 广西铁塔新能源服务护航“三月三”绿色出行 04-02
- 尹锡悦弹劾案宣判将给中韩外交带来什么影响?外交部回应 04-02
- 川滇税务共同启动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 04-02